您好,欢迎访问开博网站!
您好,欢迎访问开博网站!
集团动态
联系开博
发布日期:2024-06-18 作者:开博
“科技史经典译丛”(《科学与常识的历 史》《ENIAC 在 步履:现代计较机的缔造与重塑》《威廉 西门子传》),山东科学手艺出书社2024年1月出书
■本报记者 韩扬眉
“我们对世界科技史仍然知之甚少,这难以知足国度科技立异对科技史常识的需求。”中国科学院天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天然史所)研究员、南开年夜学传授张柏春接管《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
科技史研究随近现代科技成长而鼓起,功效办事科技立异成长。经由过程阐发科技汗青中的经验教训,为国度计谋决议计划供给案例,从而助力国度综合竞争力的晋升。
日前,“科技史经典译丛”首批图书出书,此中包罗《科学与常识的汗青》《ENIAC在步履:现代计较机的缔造与重塑》《威廉 西门子传》。为此,山东科学手艺出书社、天然史所和南开年夜学结合主办了“科技史经典译丛”出书座谈会,预会专家会商了若何经由过程经典译著增进国表里科技史学科的交换。
“冰山一角”
“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比拟,国内对世界科技史的研究仍然十分亏弱,触及的还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对世界科技史和相干问题的熟悉掉队在国际学术前沿的同业。”张柏春指出。
中国科技史研究鼓起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活动期间,到20世纪50年月最先职业化和建制化。1978年,中国的科技史研究由古代史扩大到近现代史。尔后,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成为一个主要的学术增加点,并获得显著进展。
国际上的科技史研究已有300年以上汗青,学术功效浩如烟海。在张柏春看来,快捷有用的进修路子是翻译国外优异科技史论著。
早在1958年,中国科学院天然科学史研究室就草拟了《1958—1967年天然科学史研究成长纲领(草案)》,此中提到,要有打算、有重点地研究外国科学史,翻译外国科学史名著和古典科学名著。
这一大志勃勃的假想未能如期付诸实行,但国内学界在翻译国外论著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测验考试,翻译出书了诸如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的《科学史》、英国科学史家贝尔纳的《汗青上的科学》、美国科学史家库恩的《科学革命的布局》等论著,为传布科技史常识,和增进国内对世界科技史的研究作出了主要进献。
“国际上优异的学术著作层见叠出,我们翻译过来的其实不多。”张柏春坦言,其实可供选择的好书太多了。
最近几年来,由天然史所世界科技史研究室、南开年夜学科学手艺史研究中间、山东科学手艺出书社配合筹谋实行,在国表里科技史研究学者和青年科学家介入下,“科开博体育技史经典译丛”正式启动。
北京师范年夜学传授刘孝廷认为,引进西方的科技史经典著作是推动我国科技史研究的路子之一。“我国科技史研究颠末了3个阶段:起首是‘在山坳里’的工作,完成了睁眼看世界;接着是‘走到山坳口’看世界,由于除英美的科技传统,对其他国度的领会比力少;此刻我们可以‘走出山坳’周全看世界了,而翻译经典著作就是为了更好地‘进入’世界。”
存眷学科最亏弱处
对选择哪些科技史学术论著,张柏春给出了几点原则,包罗推介遍及取得国际同业好评的力作,不寻求作品类型一致或四平八稳;除英文论著外,特殊存眷以法文、德文、俄文等语种出书的功效;与国内已翻译的作品有区分或互补,等等。
张柏春特殊提到,在“学科扶植亏弱环节”下工夫。好比《科学与常识的汗青》一书,共上中下3卷,首要讲述从文艺中兴至今的科学与常识的汗青,恍惚了“科学革命”的鸿沟。
“科学革命是非凡阶段的汗青现象,其实不能涵盖长期间的科技成长。”张柏春暗示,科技成长的常态其实不是革命,那末,科技成长的整体面孔若何?常识系统化成为“科学”之前的常识是甚么样的?《科学与常识的汗青》讲述了常识和科学渐进、持续的成长进程,而非跳跃式成长。
另外,科学成长不是单一的,与政治、经济、社会等紧密亲密联系关系的常识也值得存眷。
在张柏春看来,过在强调科学自己,轻易把相干常识排挤失落。特别是在学科交叉和融会的成长趋向下,更需要开放包涵的理念。
《ENIAC在步履:现代计较机的缔造与重塑》原著是英文版。ENIAC是世界第一台现代电子计较机,是研究计较机和信息科技史绕不开的对象。该书发掘计较机科学范畴的原始立异、系统思惟等,涵盖立异思惟、项目治理、工程实现、利用开辟、系统进化、社会影响等。
而《威廉 西门子传》一书显现了作为工程师的威廉 西门子的人生轨迹和其发展情况,切磋了他的全球视野、手艺立异实践、企业立异经验等,这对当下科技立异与创业的成长具有鉴戒意义。
急需专业人材
在人工智能时期,专业人士的翻译是不是还需要?座谈会上,专家一致认为,很是有需要。
除说话能力外,译者要领会国际科技史研究的根基态势、理念和方式,不但能研读研究文献,还能解读原始文献,以具有评判前人功效和进行自力研究的能力,而且要与国际同业进行交换合作等,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替换不了的,由此可以看出专业人材的主要性。
不但如斯,专家们认为,今朝国内世界科技史研究与翻译人材、学者型编纂都很是紧缺,当务之急是培育专门从事这一研究标的目的的复合型青年学术人材。
“等候中国粹者成为世界科技史研究的主要进献者。”张柏春暗示,在人材培育方面,要延续鼓动勉励年青人到海外进修、展开合作,同时礼聘国外高程度专家到国内工作并培育世界科技史标的目的的研究生,让青年学者直接走上国际学术舞台。
“跟着青年人材的成长,我们可以或许直接介入世界科技史的学术前沿研究,更好地回应中国社会对科技成长的关心,为泛博读者奉献新常识,在国际学界阐扬中国人的学术影响力。”张柏春谈到本身的等候时如是说。
《中国科学报》 (2024-05-17 第3版 念书) 特殊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在传布信息的需要,其实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不雅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小我从本网站转载利用,须保存本网站注明的“来历”,并自大版权等法令责任;作者假如不但愿被转载或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